【2020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

上海市普陀区:联动融合强服务,切实提升社区治理精细化水平

2020年06月11日15:00  来源:人民网-吉林频道
 

近年来,上海市普陀区长征镇坚持党建引领两网融合,坚持管理与服务力量同步下沉,大力推进网格化综合管理服务片区(中心)建设,创设“邻聚·里”党建服务品牌,用信息化手段着力解决社区服务供给“资源散、空间小、内容少、服务距离远”的问题,构建社区治理新模式,有效提升社区精细化治理水平。目前,全镇已建成新城、金沙、怒江等3个片区中心,在兼容党群服务、网格管理、医疗站点、长者照护、托老托小、社区食堂、康复助浴、法律维权、便民服务、文体休闲等多项功能的基础上突显各片区特色,初步形成“一片一品”格局。

一、背景与起因

长征镇位于上海市普陀区西部,镇域面积7.67平方公里,下设25个居委会和2个筹建居委,实有人口约14.3万,其中户籍人口约9.5万。历史上,长征镇曾是上海有名的蔬菜之乡,1992年,长征镇由市郊的嘉定县划归中心城区的普陀区后,才步入城市化进程的快车道。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居民需求还是社区治理,都存在一定的短板,主要表现为:

(一)居民普遍性“刚需”相对集中。在我镇所做的居民社区服务需求调研中,住宅小区治理、医疗卫生服务、为老服务等3个领域是居民需求最为集中的。在全镇居民需求中,前十位均来自这些领域,包括:解决停车难、小区加装监控摄像头、二次供水改造、增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点和药品种类、为老人提供助餐服务等。

(二)居民需求“升级换代”特征明显。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本镇居民基本型公共服务需求已经得到基本满足,但改善型、高品质公共服务需求有待进一步满足。全镇居民对“生活配套”、“教育服务”、“交通出行”的满意度评价得分,无论是绝对值还是相对值都比较高,而对文化体育类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评分相对较低,居民们在这些方面希望能有更多的绿地和公园,期待在本镇范围内有更多的健身步道等。

(三)居民生命周期阶段性需求特征明显。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不同年龄段居民对社区服务需求虽然存在共性,但个性差异较大,不同年龄段居民更关注与自身生活相关的服务。总体看来,18—35岁的青年居民更关注“教育服务”“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休闲类服务,36—60岁的中年居民更期盼“小区损坏道路整修”“增加社区卫生服务站点”“二次供水改造”“菜场改造升级”等生活类服务,而60岁以上的老年居民对“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增加老年人日间照护中心”“增加养老院”等需求更高。

(四)社区治理综合化、精细化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我们对近年来我镇“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受理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全镇居民反映的问题高度集中在住宅小区治理、市容环境、拆违管理等3大类,占到全部受理量的74.94%。而这几类问题的解决,往往不是单靠居委一家就能处理的,不仅需要居民、业委会、物业公司、社区民警等协同努力,同时也需要城管、房办、市容绿化等多个职能部门的支持和指导。此外,我镇不同区域居民诉求集中点各不相同,具体到各居民区,诉求更是具有明显个性差异,这也要求我们在治理过程中要更加“聚焦”,提升精细化治理水平。

二、做法与经过

(一)发挥“邻”优势,完善机制打造社区共治新枢纽

精准回应群众需求。在片区中心建设之初,镇党委、政府就明确:中心是党委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新支点,是热心服务百姓的好“邻居”,其功能设定必须贴近群众需求,发挥快速灵活的优势。先后发放各类需求调研问卷3200份,注重开展民需实时调研工作并及时调整服务项目,力求精准回应群众需求,突出党建引领下的管理和服务功能融合。

构建自治共治平台。中心启用后形成了一个理事会、两轮驱动、多方参与的“1+2+x”运行模式,“1”是一个理事会,由镇分管党建的副书记任理事长,职能部门党员负责人、居民区党组织书记、驻片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社会组织代表等任理事,每季度召开会议交流协调工作,讨论项目运作,把好“方向关”。“2”是网格中心和社区服务等2个职能部门,通过城管、市容、社保等服务力量下沉,发挥熟悉全局、掌握资源的优势,确保中心各项管理和服务功能有序进行。“x”则是社区卫生服务站、长者照护、社区食堂、第三方日常运行管理、志愿者等社会各方力量,他们各展所长开展项目、服务群众,有效发挥了“资源蓄水池”的作用,为中心提供人力、物力、智力支撑。

突出党建引领功能。片区中心不仅内设片区党群服务中心,通过定期开展党员教育活动发挥引领作用,还通过设置党员志愿者服务岗,引导党员参与公益,服务群众。此外,各片区中心还会根据周边环境特点开展特色服务,如:怒江片区根据临近园区的特点,设立了人才工作服务站、劳动仲裁调解服务点,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服务园区职工,营造和谐园区。这些快速、便捷、专业的服务拉近了党群关系,受到群众的一致称赞。

(二)突出“聚”属性,整合资源构建社区服务新平台

聚合各方力量。我们把中心作为社区服务的新平台,依托片区党群服务中心建立片区党建枢纽,通过中心党员工作人员亮身份、践承诺,定期开展片区党员教育、党员公益、代表接待、百姓议事、群团沙龙等活动,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此外,中心工作人员还主动出击,不仅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发现、培养中心志愿者,同时还主动拜访中心周边居委会、园区企业,了解他们的需求,为他们的公益实践牵线搭桥,从而真正发挥中心“服务枢纽”的功能。

聚集社会资源。我们依托长征“红色力量联盟”“绿色公益联盟”等平台不断拓展中心服务内容来源,截至目前,区中心医院、利群医院、中国电信西区分公司、金海螺幼儿园等多家联盟单位已协助中心开展了多次义诊和健康咨询、大型便民服务、系列亲子活动等,深受群众欢迎,市儿童医院、红星美凯龙等单位也和我们积极接洽,策划开展服务项目。

聚焦项目开发。我们还依托社区党建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社邻家、达美青年中心等机构和社会组织整合服务项目,形成了红色教育系列(红色电影展映、书记工作室、远程党课等),便民服务系列(理发、小家电维修、智能百宝箱等)、文体活动系列(太极拳、社区文艺节目巡演、休闲阅读、手工制作等)、亲子活动系列(烘焙、绘画、科学实验、阅读等)和健康教育系列(养生沙龙、医养e+平台直播、健康讲座等)等5大系列活动,有效提升了社区共治程度,使群众切实感受到“服务随时在身边”。

(三)聚焦“里”需求,群众参与激发社区自治新活力

提供“一站式”服务。中心是满足居民需求的新方式,也是党员志愿者们不忘初心的新场所,因此,我们十分注重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参与感。我们在布局上实施去行政化:取消办公区,除网格管理、医疗卫生、长者照护3个区域外,其他功能区域均根据群众需求设计文体休闲、为老为小、社区教育、便民为民等服务菜单,通过预约报名和现场参与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实现功能多样化和服务对象全覆盖,努力使片区(中心)成为有座位、有餐位、有休息位,受群众欢迎的“邻聚里百姓公共客厅”,提供零距离“一站式”优质服务。

构建“信息化”治理平台。我们主动对接“互联网+”,将智能化融入中心日常服务管理,初步实现了网格管理站数据传输、重点区域警报联网、客流量实时监控、儿童接送认证等4大功能,建立了“一组数据传输、一个工作专群、一支巡查队伍、一套工作流程”的“4个一”工作机制,并基于“智慧长征”系统和网络新媒体,形成了线上APP、线下智能终端、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公开和公益服务两大服务体系,初步实现了中心内部和各中心之间的互联互通,有效提升了中心综合管理服务能级。

培育“热心肠”治理达人。我们根据“一片一品”的工作思路,有针对性地挖掘各类社区达人。新城片突显“红色”特点,在日常运作中注重通过发挥党员志愿者作用带动社区群众,形成公益氛围,目前已挖掘出180多人的志愿者队伍在中心内提供各类公务服务。金沙片突显“自治”元素,根据中心紧凑温馨的特点,注重挖掘各类有一技之长的社区达人开展自治服务,目前已形成了园艺兴趣组和读书会,定期开展活动。怒江片则突显“职业”元素,职场达人志愿者的挖掘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今后将为园区白领和社区居民提供各类专业技能服务。

三、成效与反响

片区中心的建设是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城市精细化管理服务新模式的一项有效措施,是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她的建成运营,有效缓解了社区公共服务“远、小、少、散”的问题,缓解了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为推进社区自治共治提供了平台和抓手,得到了专家、群众和上级部门的广泛认可和好评,我镇以片区中心项目获评第二批国家智慧健康养老试点示范街镇;据不完全统计,仅2019年全年,新城、金沙、怒江等3个片区中心共接待居民48.2万余人次,开展各类活动近1000场,提供居民就餐及为老助餐服务24.4万余人次,为居民提供基础诊疗服务近6万人次,提供便民服务近1.3万人次。时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家信访总局局长舒晓琴,民政部部长黄树贤,市领导尹弘、陈寅、彭沉雷等率队赴我镇片区中心调研指导,对中心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党建引领、需求导向、功能复合、多元参与、体系完备”的社区治理模式给与充分肯定。

四、讨论与评论

(一)党建引领是核心。片区中心的建设初衷在于探索“家门口”的治理体系,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因而需要整合各方力量和资源,形成合力,实现共治,而这正和区域化党建的题中之意,也因此,在片区建设运营过程中,党建引领必然居于核心地位。只有发挥好片区中心的区域化党建载体、枢纽作用,才能更好地把不同隶属、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党卒子紧密联系起来,实现资源互联互动、就近服务、共建共享,从而使群众真正获益。

(二)群众需求是关键。检验社区治理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因而,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要在建设过程中注意收集民意,按需设项,在运营过程中,仍然需要不断关注群众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服务项目的内容和形式,从而使中心真正成为百姓的贴心会客厅、暖心服务站。

(三)智能应用是保障。片区中心作为社区治理的枢纽,需要提供精准、便捷的服务输出。在这一背景下,智能场景运用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片区中心的人流实时监控系统帮助有效控制客流,及时调配中心工作人员分布,从而使居民有更好的活动体验;自助点餐系统、“健康云”自我体质监测系统等,则有效提高了助餐、诊疗服务效率;此外,镇网格中心和“智联普陀城市大脑”的数据接入片区,完善了“区—镇—片区—居委”三级平台、四级应用工作体系,以“智能发现、智能指挥、智能处置”,把问题解决在群众开口之前,提升了社区管理的精准度。

(责编:王海跃、谢龙)